关于职业生涯的一些思考

最近听了一位架构师的分享,感触很多,听完他的分享之后让人醍醐灌顶,回家都一直在思考他分享的内容。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践的时候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的试错和总结才能彻底顿悟、成长。当然,如果过程中有高人点拨一二,也能少走很多弯路。

下面分享最近所学所想,因为没有上下文,所以很多内容不一定好理解,我尽量说的简单些,大部分内容都是这位架构师分享的原话。

一. 技术人员的属性

技术人员在岗位上的属性通常由三部分构成,技术属性、业务属性、管理属性。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如此,老板们通常会按这三类给技术人员打分,然后谁适合做管理,谁适合做技术,谁更适合充当沟通的角色一目了然。理解这个属性,对技术人员来说就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知道了人才的选拔标准,技术人员就需要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审视自己,然后朝对应的方向去努力。自我定位清楚后,还需要考虑平台的问题。比如你想成为行业内的大牛,在小公司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小公司没有把某个技术领域做到极致的条件。拿性能问题来说,小公司一千并发已经很不错了,大公司十万并发是家常便饭,所以大公司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去优化性能。

业务属性大家都不怎么重视,但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它比技术属性还重要。比如你很看好某个行业,就应该关注业务属性,去这个行业内还算拔尖的公司准没错。雷军说”站在风口的猪都会飞”也有这一层意思,我一个同学6年前很看好比特币,然后选择去了刚成立的比特大陆(他是前10号员工),现在已经财富自由。工作6年后我才想通这个道理,业务属性比想象的要重要的多。比如我之前在王者做数据分析的网站,业务属性就比较狭窄,如果未来不从事moba游戏相关的工作这里学到的业务知识基本无用处。

管理属性并不指管理人,是一种很宽泛的理解,比如自我管理,对代码的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积累。而积累是一个过程,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形的积累,一种是自我的行为导致积累的发生,比如主动学习等等,这里我理解的是自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强的人管理属性肯定不低。

二. 对新技术追求的平衡

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大概的意思如下:必须把握住“过”与“不及”两种倾向使之不走向极端,才能有效地用中道去解决问题。对于新技术追求的两个极端如下:

  1. 不愿意尝试新技术,拒绝使用新技术;
  2. 狂热的追求新技术,对旧技术反感;

任何公司都能找到这两种类型的技术员,而且都有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争不出孰对孰错。但是公司的技术不可能停滞不前,也不可能太超前。在把握了这两个极端之后(比如0和1),那很容易就能找到中心0.5,然后有效地用中道去解决问题。

对新技术追求的平衡问题最后会演变成先有问题还是先有解决问题的工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斧子可以砍树,那牧羊人需要买一把斧子吗?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牧羊人有一天要砍树,于是他买了一把斧子。所以新技术的引入也一样,应该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拿着工具找问题。

新技术的引入帮我们解决了『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并不好定义,比如MySQL的全文索引太慢,我们引入搜索引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根本问题。说着比较抽象,知识积累的越多越能找到『根本问题』,类似于哲学中的主要矛盾,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新技术的引入肯定会带来新的问题,必须要有心理预期,比如搜索引擎的数据更新就很繁琐,而且带来了更高的运维与管理成本。

最后

我刚参加工作的前3个月根本看不懂PHP的项目代码,所以全是自学和老大点拨。当时我们部门刚成立,前期就我跟老大两个人,沟通机会特别多,老大也是知无不言,最重要的是很系统的在教我。所以在金山工作的三年我的技术突飞猛进,后来能顺利去阿里也是得益于此。

简单介绍下这位恩师,带我的时候他是边工作边读博,平均每三天阅读完一本书,365天不间断,涉猎广泛。他喜欢聊哲学、佛教、考古,偶尔会聊聊软件开发,每天都像在听讲座。

有一次我问他『要怎么努力才能成为计算机行业的大牛?』他说『计算机行业的牛人肯定是在某个业务领域深耕的人』,之前我并不认可这个答案,最近才想通。当我们的业务属性趋近于满分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90%的人,最后只要技术不丢下,肯定是行业内的大牛。